toys 书摘广场

以上四个方面就是宗教的自然种子: (1)对鬼的看法;(2)对第二因的无知;(3)对所畏惧的事物的敬拜;(4)将偶然事物当作预兆。

《利维坦》

more_horiz
favorite 2

4年前 | Sherry 回应

中国人认为:“人”是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的--他是所有社会角色的总和,如果将这些社会关系都抽空掉,“人”就被蒸发掉了。因此,中国人不倾向于认为在一些具体的人际关系背后,还有一个抽象的“人格”。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more_horiz
favorite_outline

4年前 | 书伴 回应

中国文化要求每一个人做到的,是一种不生不死的状态。一个人不能太爱憎分明,因为,自己爱的东西得不到,自己憎的东西排不开,都会引起极大的痛苦,因此,唯一的麻醉剂,就是处于感觉不冷不热的中间灰色地带,以便对自己失去控制的外界达成一种绝缘体的效果。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more_horiz
favorite 1

4年前 | 书伴 回应

在中国人之间,理性精神与人之热情双双不发达。 但中国人的文艺易流向感伤主义,而不是强者的浪漫主义。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more_horiz
favorite 2

4年前 | 书伴 回应

中国人即使在现实中很劳碌,在心里总会希冀一种“桃源”状态,在那里,一切都可以依托别人替自己操劳。 中国人格的组成由很大一部分是“他制他律”而少“自我组织”的,因此一方面被造成自我压缩,不懂得为自己争取权利,整个“人”都被压得很低。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more_horiz
favorite 3

4年前 | 书伴 回应

一套语言中的名词,并不是偶然的,它们是文化偏向的反映。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more_horiz
favorite 1

4年前 | 书伴 回应

老百姓一词,也是中国人特有的名词。它是指被统治者,是相对做官的人而言的,因此与现代的“公民”观念没有相通之处。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more_horiz
favorite 1

4年前 | 书伴 回应

在中国这个泛道德主义的文化里,对脱离社会常轨的个体行为也是没有同情心的。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more_horiz
favorite 1

4年前 | 书伴 回应

在中西,讨论”人“所用的叙事是截然不同的。在西方,是倾向于用心理学的语言,在中国人之间,即使是知识分子,也无所逃遁于道德化、人事化(包括政治化)语言之笼罩。换而言之,一切在西方是属于个人心理形态的状况都会被中国人予以”人事化“或“道德化”。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more_horiz
favorite 2

4年前 | 书伴 回应

只同情加害者不同情受害者的心理,最终是使自己作为“受害者”的地位永恒化。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more_horiz
favorite_outline

4年前 | 书伴 回应

add_cir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