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我怎么努力忘却,仍有一团恍若薄雾状的东西残留不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雾状的东西开始以清楚而简洁的轮廓呈现出来。那轮廓我可以诉诸语言,那就是: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把所有的夜归还星河,把所有的春光归还给疏疏篱落,把所有的慵慵沉迷与不前,归还给过去的我。明日之我,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
很多时候,有用没用只有等做完一件事才会知道。可是,正是我们头脑中预想的有用没用的结果,让我们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张居正写给李元阳的信,引用了《华严悲智偈》中的“如入火聚,得清凉门”两句偈语,也就是说一旦自己把名誉的全毁置之度外,就如同在烈火之中找到了清凉的门径。这显然又是心学派的解释:对于客观环境,把它看成烈焰则为烈焰,看成清凉则为清凉。
3年前 | w644912782 回应
直觉告诉他,使他陷入眼下深渊的是人的仇恨,而不是神的报复;他狂热地想象出种种酷刑来惩罚这些不知姓名的仇人,但觉得再可怕的刑罚也显得太轻,太短暂;因为施刑后就是死亡,而死亡意味着安息,或至少是与安息相似的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