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der_open 生活

全部分享 keyboard_arrow_right 生活

format_quote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早期社会化过程中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他们不能有像自己父母一样的行为举止。

format_quote 一起去过很多地方,吃过很多美食,然而最温馨幸福的,不过是平常日子里每天拿着筷子面对面吃饭谈笑的时刻。你是我面包上的黄油,回锅肉中的豆瓣酱,钵钵鸡里的藤椒,肥牛蘸的干碟,酸辣粉上的葱花……是我呼吸的空气。谢谢你给我温暖美好的爱,让我勇敢前行。

format_quote 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扼杀新一天早晨第一支烟的乐趣。

format_quote 包容是指看到孩子的愤怒时,理解他为什么愤怒,帮他用言语表达出来,并为他找到可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愤怒,不让他受到愤怒的惩罚或被情绪压垮。对其他的情绪也是如此。

format_quote 一些矿物质(如铜、铝),可以通过水管或锅碗瓢盆进入人体。因此,我根本不用铝制炊具。在烹饪器皿的选择上,我也不建议使用塑料容器(例如,微波塑料容器)或带有特氟龙等合成不粘涂层的不粘锅,它含有一种有毒化合物聚四氟乙烯 (PTFE)。我的厨房用具都是不锈钢、玻璃、铸铁和传统陶瓷制成的。

format_quote 我们都需要安全感:恒久、可靠、稳定和连续,这些是我们作为人根深蒂固的本能。但我们也需要新奇和变化,让生命充实、充满活力。在这方面,风险和探险变得异常突出。作为人,这种矛盾一直存在:一方面我们追求安全感和可预见性,另一方面又寻求多样性。 ​​​

format_quote 任何成瘾的人都会不停地做着同一件事,做了又做,尽管结局总是很糟,但仍期待这一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

format_quote 神经科学家发现,大脑要发展出新的神经细胞、形成可塑性变化、获得新的观念和技能,需要一定的条件: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新鲜感、略微超出舒适区的新技能,以及不断重复的新行为习惯。

format_quote 对很多人来说,孕育、抚养一个孩子是生活中最有满足感的事。我有不少朋友以前对生养之事不痛不痒,但一旦决心要孩子之后——通常是意外怀孕之后——他们顿时觉得生活有了新奔头,有了以往的生活所欠缺的意义和目标。他们恍然大悟:曾经自以为是幸福快乐的(旅行,社交,恋爱)、极富满足感的(工作)生活其实根本是空虚、没有意义的。于是,他们会敦促你也行动起来,加入抚养孩子的大集体,他们希望你也能分享到那种富足、喜悦和幸福的感觉。反正他们是这样说的。但我怀疑,其实他们只是想找人分担并且传播个中的凄楚。(有人得以逃脱、获得自由的消息会让监禁中的人加倍痛苦,乃至无法承受。)别的先不说,在所有关于生孩子的观点中,最让我敌视的是所谓“孩子让生命有意义”的说法。

format_quote 如果我们在加油站,还有汽车旅馆等地方发现了生活的诗意,如果我们为机场和火车车厢所吸引,其原因也许是我们明确地感觉到这些偏僻孤立的地方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场景,使我们能暂时摆脱因循僵滞的日常生活中难以改易的种种自私的安逸、种种陋习和拘囿,不管它们在设计上是如何的不完美、不舒适,在色彩上是如何的不含蓄,在灯光上是如何的不柔和。

format_quote “在你出生的时候,整个人生也早已注定。”她停顿了一下,“人无法逃脱生而注定的命运。”

format_quote 有效处理每一种问题的基础都是一样的:向你的配偶表示你基本能够接受对方的性格。人类的天性决定了,除非你觉得对方理解你,否则你几乎不可能接受对方的建议。

format_quote 一切情绪都是迷人的。快乐迷人,而忧郁和痛苦也一样有感染力。
于是,童年习惯了快乐的人,以后不断重复快乐;童年习惯了忧郁的人,以后不断重复忧郁;童年习惯了痛苦的人,以后不断重复痛苦。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坠入深渊的人时,不要以为,他只是一个受害者,相反,他可能正在享受着这个深渊。甚至,这个深渊,还是他自己制造的。

format_quote 想见面时,就见面;有喜欢的人时,就明白对他说喜欢;花开了,就庆祝;谈恋爱时,就好好爱个够;有高兴的事与人分享,就好好与人分享。

format_quote 孩子身上的优点一定要让周围的人看到。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好”,需要掌握3个要点: 第一,要想对别人好,为别人所做的事情需要让别人觉得好,而不是自己觉得好。对别人做自己认为好的事情,也是一种自私。 第二,好心不一定能办好事,结果比动机重要。好心帮倒忙一定会被埋怨指责,这个并不委屈。不能总是以自己本意善良为由,拒绝承认自己造成的错误结果,还指责对方不珍惜自己的好心。 第三,做好事的目的可以是让别人认可,但并不是讨好别人。讨好没什么丢脸的,但并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很多个性强的大孩子,会觉得讨好别人很丢人,不屑于为了得到夸赞而专门做什么,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分辨清楚“做好事”与“讨好别人”的不同。

format_quote 看见孩子不仅意味着陪在他们身边,还意味着要理解他们的内心,真正地将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他们的内心感受、想法和记忆上,无论他们的行为背后有什么想法。真正地看见孩子意味着我们关注他们的情绪,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不是每天中的每一秒都要这样做,没人能做到这一点。但总体而言,我们要在他们体验快乐与胜利时与他们一同庆祝,当他们经历生活中在所难免的伤痛时与他们一起伤心。我们要与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在情感上和关系上陪伴孩子,才能在孩子身边给予支持、教会他们何谓关爱他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被我们理解了,才能感觉到我们清楚他们内心的感受,而不是只会观察他们外在的行为。

format_quote 在书法活动中,字体字形、下墨浓淡、章法安排本身能够传达字符以外的内涵。而打字使得这些信息完全丢失了,文字变得干燥,以至于还要透过表情符号来补充,古人则可以从笔迹中立刻捕捉对方的态度。另外,书法活动中,文字本身也首先不是一个物理对象,仿佛它和我们的身体、心理丝毫没有关系一样。书法作为一种写字活动显然是身体性的。在学习悬腕的过程中,最累的是腰。就全身肌肉的调动而言,书法应该算是一项体育运动。

add_circle